当前位置:HOME > 宣教之窗 > 警钟长鸣
行至峰顶忽坠渊

发布时间 2013-09-03


行至峰顶忽坠渊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致锋腐败案透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2年11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对贾汪区卫生局原副局长、区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致锋受贿、挪用公款案作出判决。

  这个曾经刻苦钻研医学、被组织寄予厚望的专家型人才,却在担任汴塘镇卫生院院长、区人民医院院长期间,利用职权在人事安排、基建和设备采购过程中收受贿赂80余万元,挪用公款2800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举报信揭开谜底

  心理防线的打破使其收下了自认为“安全”的一笔笔回扣,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2011年8月24日,贾汪区纪委收到一封江苏省纪委批转来的举报信,反映王致锋在担任区人民医院院长期间,利用职权在医院进人、药品购销和大型设备采购等方面收受贿赂,导致医院表面繁荣、暗藏险象,医务人员工资发放困难等问题。

  区纪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立即进行初核。办案人员调查了多名与王致锋关系密切的药品器械供应商,在掌握大量事实证据的基础上,果断对其立案调查。

  自恃文化程度高、心理素质好的王致锋,在调查之初振振有辞,大谈自己对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随着谈话的深入,面对大量事实证据,王致锋的心理防线开始坍塌。此外,他还交代了许多办案人员没有掌握的情况。

  王致锋告诉办案人员,无论是在汴塘镇卫生院还是在区人民医院,从来都是自己一人说了算。人事、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这些事,只要他一个人点头就行。王致锋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些人想要“锁定”的目标。

  2000年8月,汴塘镇卫生院准备采购一批血液检查仪器。一天,王致锋做完手术正准备回家,一名西装革履的医药代表敲门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阵寒暄之后,这名医药代表说市场竞争激烈,希望王致锋多照顾,王致锋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择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名医药代表临走时放下一个产品资料宣传盒,并意味深长地叮嘱他一定要打开看看。王致锋后来打开一看,里面放有1万元现金。

  就这样,王致锋收下了第一笔回扣款。收下这1万元后,他的心情复杂而又矛盾,上交的念头几次都被贪婪的欲望所取代,心理防线的打破使其收下了自认为“安全”的第二笔、第三笔,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2003年,贾汪区人民医院准备新建病房大楼。某混凝土公司负责人看准机会,为时任区卫生局副局长的王致锋建私人住宅送去30吨水泥和70方混凝土,建材款共计2.4万元,王致锋并未付款。翌年4月,在王致锋的帮助下,该公司如愿与区人民医院签下了供应3万方混凝土的协议。

  大权独揽贪念生

  他演绎了一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寓言,与他一起投资的亲属、同学、朋友也都大发其财。

  人事安排,是王致锋借机敛财的又一渠道。在王致锋担任区人民医院院长后,想调进区人民医院工作的人都给王致锋送钱,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对此,王致锋来者不拒,一一笑纳。

  2009年9月,大李庄村郑某为把刚从徐州医学院毕业的朋友的儿子安排到区人民医院上班,多次请王致锋吃饭。事情办成后,郑某带着两块玉雕来到其办公室,王致锋收下一块,市场价值约2万元。

  2006年5月,恰逢徐州楼市火爆,承揽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设计的某建筑设计院经理张某带王致锋的爱人在徐州市看房,选中了一套面积达180多平方米的房子,张某直接帮助垫付3万元定金。2007年8月的一天,张某又到王致锋家登门拜访,临走时随手奉上一个2万元的红包,祝贺其女儿考上省内某高校。

  在医疗器械购销领域,CT机是热门的投资渠道,这也成为王致锋疯狂敛财的重要途径。他在担任区卫生局副局长期间,先后接受区人民医院、青山泉镇卫生院和铜山县汉王镇卫生院的CT机投资干股,没有投入一分钱,就在家中源源不断地坐收红利。

  除自己大发横财外,王致锋还演绎了一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寓言,与他一起投资的亲属、同学、朋友也都大发其财,从投资中获得了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丰厚回报。

  2008年5月,为感谢多年来对自己生意上的照顾,北京一家二手医疗器械经销商彭某专程赶到徐州,在宾馆中将一个装有6捆百元大钞的塑料袋交给王致锋。

  大权独揽的王致锋作风霸道、独断专行,这一点从他挪用公款为朋友冯某救急中可见一斑。

  2010年,冯某旗下的江苏鑫都投资集团与其他民间放贷公司一样,高息放出的资金回笼困难,资金链条一度紧张。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王致锋。流光溢彩之下,推杯换盏之间,酒桌上的王院长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王致锋不经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先后3次擅自安排财务人员将医院公款2800万元挪给冯某作为周转资金使用,得到的回报是免费旅游和30多万元的红包、干股,冯某的鑫都集团也赚了个盆满钵溢。

  案发后,区人民医院仍有1800万元公款去向不明,区纪委及时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协调公安、法院、工商部门第一时间查清资金去向,果断采取措施将1800万元及时追回,使国家和集体避免了重大损失。

  贪婪无度毁前程

  在荣誉和光环面前,王致锋逐渐迷失了自我,陶醉在自我世界中。

  王致锋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中学辍学后凭着对医学的刻苦钻研,成为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常常走街串巷、顶风冒雨为乡邻巡诊把脉,渐渐成为当地闻名的“土专家”。1986年,组织上推荐他到扬州卫生学校进修。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农村卫生室工作,成为一名持证医生。1990年7月,王致锋被组织安排到汴塘镇卫生院工作,从一名普通医生逐步成长为副院长、院长,担任院长8年后又调任区卫生局副局长。他曾组织人员对疑难皮肤病、小儿疾病、农药中毒等进行研究攻关。

  2002年7月,王致锋被提拔为区卫生局副局长,主抓全区医疗业务工作,这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3年,贾汪区人民医院因经营管理不善,濒临倒闭。王致锋临危受命,兼任区人民医院院长。

  上任伊始,王致锋不知疲倦、尽职尽责。老医院太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他开始筹建新病房大楼。在政府财政投入困难的情况下,他号召大家集资,四处求人借款,募集了1000多万元资金,几经周折扩建了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使医院固定资产由原来的8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病床由原来的不足200张增加到300余张,还添置了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

  王致锋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番成绩,区人民医院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年收入过亿元的二级甲等医院,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确定为首批“爱婴医院”。王致锋本人也被评为省、市两级劳动模范和市、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次荣获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然而,在这些荣誉和光环面前,王致锋逐渐迷失了自我,陶醉在自我世界中。他大搞“一言堂”,把自己视为医院的拯救者,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权力大肆敛财。案发时,王致锋年仅49岁,本拥有美好的前程。然而,贪欲却引他坠入罪恶的深渊,荣誉的光环褪色后,伴随余生的是无尽的悔恨。

  办案者说

  王致锋曾为贾汪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膨胀的欲望却将他一步步推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成为贾汪建区以来金额最大的受贿、挪用公款案件,令组织惋惜、家人痛心、自己悔恨。唏嘘感叹之余,此案也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不仅要选好配好领导班子,更要管好用好干部队伍,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尤其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从政道德水平,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制约,增强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决策的职能。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滥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就容易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要从制度源头上扎紧权力的“篱笆”,让腐败分子无空可钻。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公与私之间画出一条清晰的界线,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抉择上站对位置。要加强自我约束,不能只讲亲情友情,不顾原则法纪,要从内心深处树立敬畏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把依法办事作为政治责任和行为习惯,自觉克服特权思想,牢记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

  领导干部的家庭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王致锋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与其家庭成员没能把好廉洁关也有一定关系。因此,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要认识到权力不仅是一种金灿灿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发挥家庭提醒监督作用,帮助领导干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山东省蒙阴县新城东路103号   邮编: 276200   电话/传真:4272365
E-Mail:myxjs@163.com 版权所有:
中共蒙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蒙阴县监察局  鲁ICP备10201325号 技术支持:蓬豪网络 蒙阴网 网站管理